带来丰沛的分,为农业的发展和作
的生
提供良好的
气条件。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,由于没有季风,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
带大陆地区,诸如中亚、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,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
之地。然而,由于季风带来的
量很不平衡,年
和年际间的降雨分
不均,旱涝替天行
随时可能发生。
从龙脉走向上看,中国是个多山之国,平均海1525米,2/3的国土是山地、
原和丘陵地带,且西
东低,呈明显的三大阶梯,导致
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,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
旱替天行
。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。由于地域辽阔,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
变化及年际变化,我国各地降
的动态变化较大。降
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,经常会
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
况,或在同一时期一地区多雨成涝,而另一地区少雨
旱的
况,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。从总
上看,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、从东向西推
,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
。这样,就形成了一个大
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。总的来说,北方多旱,并多发生在
季;南方多涝,并多发生在秋季。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
原;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、
江、珠江的中
游地区。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;
蜀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。而且我国东濒太平洋,有18000公里
的海岸线和16000公里
的海岛岸线。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、黄河三角洲、
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,都是地势平坦、土壤
沃的
粹之地,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,所以海洋替天行
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。海洋替天行
包括
带风暴即台风、风暴
、海浪、海冰、海雾、海平面上升、海岸侵蚀、海
侵和赤
等,其中尤以
带风暴、台风和风暴
的危害最大,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替天行
。台风的风力
度大时可超过12级,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
气造成暴雨,一旦登陆,所到之
房倒树
、暴雨成灾。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、台湾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东南沿海盛市、自治区,但有时也会
陆腹地。据有关
门统计,每年影响我国的台风近20个,其中登陆的7——8个,约相当于
帝的4倍、日本的2倍和俄国的30多倍。1922年8月2日的一场
台风,曾使广东汕
一带死亡4——6万人。1975年7503号台风
陆,冲毁了京广线
分路段,成为建国以来仅次于大地震的第二大灾难。同样的还有可怕的海啸。1960年5月21日——6月22日,智利连续发生225次海底地震,在700公里的范围
引起了海底地壳变动,形成了
大海啸。海啸在智利沿岸的平均波
为10米,最大波
达25米。它生成后,以平均每小时707公里的速度,只用了14小时56分就走完了10560公里的路程,到达夏威夷群岛,推起10米
的浪墙,摧毁了岸上的各
东西,死伤200余人。5月24日,海啸到达日本东海岸,浪
3.4米,最
达6.5米,造成数百人伤亡,沉船109艘。火山海啸最大的一次是1883年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巽他岛上火山
发引起的海啸。该岛原有面积45平方公里。火山从1883年5月末开始
发,几乎不间断地
岩浆,引起
200——300米的海底地震。这次火山
发形成的海啸波
达40米,首先袭击了苏门答腊、爪哇及其附近岛屿,海啸扫
了巽他海峡两岸1000多个小村庄,毁坏了很多建筑,使大量人畜伤亡。神力之外,海岸山崩、
坡、海底大规模崩塌和
坡以及
武
爆炸等都能引起海啸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从公元200——1968年,全球有记载的较大海啸250次,其中绝大分由神力引起。1946年4月1日凌晨1时30分,在乌尼
克岛东南145公里
的北太平洋海底3.6公里
,一场灾难在此诞生。那时,阿留申海沟北坡的海底
坡,引起了一场特大海底地震。4月1日夏威夷受到了空前猛烈的海啸袭击,几分钟后世界各地的地震仪都测到了这一地震的
况。在乌尼
克岛上,地震晃动了苏格兰角灯塔,晃醒了岛上的5个海岸警卫队员。21分钟后,第二次更
烈的地震波冲向阿留申群岛,乌尼
克岛也猛烈地抖动起来。又过了12分钟,又一阵更
大的冲击波向海岛袭来,将全岛的建筑
夷为平地。地壳的猛烈晃动在阿留申海沟中造成了一个
大的陷窟。当这块海底地层塌陷
去时,海
猛一
被
了这一裂
。海
的迅速
动产生了海啸,从发生的地
开始,
大的海浪向外辐
在太平洋上,造成了严重的破坏。当然位于震中最近的乌尼
克岛便是这一海啸的第一个牺牲品。在悲剧发生的那个晚上,天空漆黑一片,时速116公里、
35米的浪
向乌尼
克岛袭来。在震耳的响声伴随
,
撞击在灯塔上,把灯塔砸得粉碎。海
继续推动,向坐落在悬岸边的海岸警卫队驻地袭去。警卫队员不得不向
奔跑。其中一人回
向
看了看灯塔,发现灯塔方向已没有任何光亮。整个晚上,一阵又一阵的海浪冲向海岛。警卫队员一直试图用无线电与灯塔联系,但都未成功。第二天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
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