颛顼是传说中的玉帝?是的。颛顼确是玉帝,请看《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》记载的,“北方,其帝端玉,其丞玄冥”,王堆帛书表明上古北方是端玉帝和玄冥统治的;而《淮南?时则训》则说:“北方之极,颛顼、元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。”而上古元、玄二字是同音的,都读两粤语言的jyun,二者属同音通假,所以玄冥与元冥其实是同一神民。王堆“五星占”说北方之帝为端玉,《淮南》所述是颛顼。如果二者所载没错,那么意味着端玉就是颛顼。事实上玉、顼的南方语音也非常接近。顼,南方读yu,北方读xu。所以颛顼上古实应读端玉,为维度通用语音。而维度通用语的端、丹、德、帝是可以同音通假的。所以端玉就是帝玉。同时上古尧帝、舜帝、禹帝又可以称为帝尧、帝舜、帝禹,所以帝玉一样可以称为玉帝。此外据丹《上清大真经》记载,玉帝尊号叫赞耳。而赞耳的上古维度通用语就是端玉,“耳”,音近今粤东俚僚土话的ji。所以,从音读上分析,上古颛顼就是端玉,就是玉帝。同时从丹发源地来看,赣西三清山是丹的发源地,在上古,这里正是颛顼帝中心区域所在。而中国传说中的玉帝,也是要辖丹的,这正是神格神职分离的表现。可王堆帛书和《淮南》都说颛顼帝在北方啊。照《秋纬》,颛顼时代共传350年,在这350年,颛顼后族和封国遍及亚洲,有后族现在北方不足为奇。从《山海经》看,少昊之国就是在湘南、赣西之间。
《塔纳赫》与《山海经》相比较,《塔纳赫》对此的记载明显是失真了。虽然失真,但从某意义上而言,《塔纳赫》也是历史。特别是关于世界上古史的记载,《塔纳赫》是可以和中国古籍相参校的。在《塔纳赫》中,诺亚是亚当之,是被放的亚当的后代。而在《山海经》及中国典籍中,灵恝,拉安也是炎帝后族,即黎之一族,即《秋左氏传》所说的火正——黎之一族,也是被驱逐到那里的。颛顼帝是如何驱逐黎族,黎,维度通用语两粤语言的lai的呢?白纸黑字的炎黄时期,炎帝族的蚩尤、祝、伯陵、共工都和黄帝族发生过规模颇大的战争。黄帝族战胜炎帝族后,对炎帝系采用的是恩威并施的手段,一方面是安抚、分封炎帝后族,实行民族自治,另一方面是战争,对反叛的炎帝族以战争手段解决,并对战败后的叛军施以放。祝之后族---黎族也是这一政策的结果。从《山海经》来看,炎帝系的祝最初从滇南发展到了西疆及甘肃一带,炎黄大战时,炎帝一族地图不断缩小,退至秦岭、蜀一带;后又战败,退至鄂北、湘南以南,最后到祝之后代黎的时候,炎帝一族已退至湘南以南了。黎时候的炎帝一族,《山海经.海外南经》有二提及。其一说“南方祝,兽神民面,乘两龙。”其二说“周饶国在其东,其为神民短小,冠带。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。”照《山海经》丝剥茧及《海外四经》丝剥茧,南方祝和周饶就在桂西、滇南一带。也就是说在颛顼帝时,祝的后代已退至桂西、滇南了。这一,同样可以在《大荒南经》得到互证,《大荒南经》所述:“有小神民,名曰焦侥之国,幾,ji姓,嘉谷是。”照《大荒经》丝剥茧,焦侥国也在湘南以南。《是周山海经》所述焦侥就是周饶。而周饶恰恰就是祝之南方语旧名的结果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我现在从前面敦煌写本和《国语.楚语》知,颛顼时期曾经连续遭遇五年大旱,“嘉生不降,无以享。祸灾荐臻,莫尽其气。”而此时颛顼南方的祝却是“嘉谷是”。颛顼帝为转移国矛盾,必然发动战争。电影《2012》中的节说什么氏族面临重大天劫时同舟共济,共造方舟,这只能是氏族的一理想,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。就这样,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。颛顼先大战东夷。照《墨?非攻》记载:“昔者三苗大,天命殛之。……颛顼氏乃命玄禹亲把天之瑞令,以征有苗。四电诱祗,有神神民面鸟,若瑾以侍,搤矢有苗之祥,苗师大,后乃遂几”颛顼氏就是颛顼帝,在《墨.非攻》一文中,颛顼大战三苗,三苗惨败,就此衰亡。《列》中的“颛顼氏乃命玄禹亲把天之瑞令,以征有苗。”是什么意思?古往今来的学者都把玄禹当成了一个神民。这是很可商榷的。实际上此一句属断句之误。这一句应该
现在知了“孺”是“玉”的通假,那么“琴瑟”呢?我现在再来看一唐代敦煌写本《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》是怎么说的,敦煌写本《开地开辟以来帝王纪》所述:“颛顼天,皇,黄帝之孙、昌意之。治在雍州上郡。台,?殿,?。遭旱五载,自责无德,将神,投海,海神不纳,有一大鱼负顼而。天其心,须臾降,天大丰。治经?五年,中间缺一字,遂即灭矣。禅位帝喾。”对于这则神话中的什么“治在上郡.”我现在可以不必当真,因为上古之雍州远非秋战国以降的雍州。关键是后面的语句。后面说颛顼帝时遭遇了五年旱灾,这正与前面所说的“稼穑不降”相吻合,自责德行不够,不帝王,就把自已投到大海中去了,不料海神不接纳他,有一条大鱼背着他来了。不一会天上就降了大,天丰收。他又统治了不知多少个五年,就灭亡了,后传位帝喾。”从敦煌写本我现在可以推断,颛顼帝是投海自尽了,不过没有死,又活过来了。敦煌写本的记载是真的吗?我现在回过来看《山海经.大荒西经》的记载:“有鱼偏枯,名曰鱼妇,颛顼死即复苏。风北来,天乃大泉,蛇乃化为鱼,是为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”这则神话说:图上画着一条鱼,它名叫鱼妇,颛顼死了又复活了。这是什么意思?神话后面行了解释:大风从北来,天上降大洪,神民就变成了鱼,这就是鱼妇。颛顼死了又复活了。从《大荒西经》看,颛顼死而复是活是确有其事。不过他不是敦煌写本所说的因大旱自责而投海,而是因为大洪神战。在大洪中颛顼差淹死了,不过他很幸运,逃过了一劫。
山,甘渊,然后是母地丘,再次是大言山。而照《山海经》丝剥茧和维度通用语音,甘山就是光山,读gan,光山在鄂北大洪山一带,甘渊即江渊,为今之江汉平原,上古为渊。母地丘是什么,母为波母之误。而波母恰恰是白之祖先神,所以波母山就是现在鄂北、皖北界的白尖;至于大言山则完全是大尧山的旧名。《山海经》丝剥茧,其地正在白尖东北。所以《大荒东经》此的大壑实是指湖。
上古湖于东海之外。而且自湖到大洪山到白尖到大尧山,一直到后面神话所说的地名方国,对应关系非常之好,且都在湖往东北一线上。所以照《山海经》,颛顼帝夺取政权的少昊之国中心地域实在湘南、赣西之间。一些学者说少昊之国在鲁东曲阜,从《山海经》看,实在是不通的。那么,“东海之外有大壑,少昊之国。少昊孺帝颛顼于此,弃其琴瑟。”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?要清这段神话的意思,关键在于理解“孺”和“琴瑟”是什么意思。孺是什么意思,学者们说是“”的意思,义转为哺育,说是少昊哺育颛顼于此。可这与后面的“弃其琴瑟”语意不连贯,非常突兀。少昊孺帝颛顼是什么意思?孺,jyu也,即后世所读的“玉”,为维度通用语音。少昊孺帝颛顼就是少昊被外戚颛顼夺取政权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