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APP
  1. 首页
  2. 科幻悬疑
  3. 装绅弄鬼
  4. 第485章 龙啸九州

第485章 龙啸九州(4/10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替,人间的祸福,也就莫不与焉。所以历朝历代都严禁民间修持天文,以司天监等严格控制所谓的天,是不是在隐藏古神天的秘密?

我还记得岁差运动的中心是天北极。北极星位居中央,在上古,北极星被视为帝星,北斗七星为帝车,列星环北斗而旋转。在人间,帝王模拟北斗的运动,黄帝于昆仑四墟分封四岳,即四巫,此四巫之盘即两河域发现的所谓“上四方之王”,四巫成了天或帝的代言人,帝则稳居地球之巅——雪域原。此四巫,上古称四面,即后世所称四岳。《御览》引《尸》所述:“贡问曰:‘古者黄帝四面,信乎?’孔曰:‘黄帝取合己者四人,使治四方,不计而耦,不约而成,此之谓四面也。’”这里贡把黄帝当成了一个怪,以为黄帝有四张脸孔。孔倒没犯糊涂,孔说黄帝四面是指黄帝派四个人治理四方,此四人称为四面。孔其实也没说清楚四面的来历,其实四面就是四岳、四巫。四巫之设,模因的是天的运行,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。一句话,卍、上四方之王之巫、丞,申,三字之源,源于古神,法乎地理,行于政治,现的实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。四岳最初是黄帝近臣,大概是给四个儿留的位置,可惜家门不幸,黄帝诸都不成,后来大禹重整九州,覆盖了亚洲、阿拉斯加和北非埃及,因此沿用炎帝一族之前的设想以九州之牧分而治之。除《山海经》外,九州之说,最早见于所谓孔所著的《尚书》。然这尚不是九州的最初来源。

照南北朝《华国志》所述:“昔在唐尧,洪滔天,鲧功无成。圣禹嗣兴,导江疏河,百川蠲修,封,因古九囿,以置九州。”《华国志》的说法,上古唐尧之时,洪滔天,鲧治无成,大禹继之,疏导江河,分封天,依古时之九囿而分置九州。说明禹之九州来源于更为遥远的九囿。九囿为何?九囿,源于《山海经》中的九丘。丘字维度通用语粤东俚僚土话jau,九囿就是九丘,即《九丘》、《八索》的“九丘”。九丘为哪九丘?《海经》所述是:“陶唐之丘、叔得之丘、孟盈之丘、昆吾之丘、黑白之丘、赤望之丘、参卫之丘、武夫之丘、神民之丘。”维度通用语音读,也就是有唐囿、苏丹囿、蒙人囿、昆吾囿、黑白囿、轩辕囿、三危囿、武夫囿、三苗囿。《海经》的说法,此九囿是炎帝节并所创设。九州之源,尚矣。此后大禹依据上古九囿,又分全国为九州。《华国志》也说:“《洛书》曰:人皇始,继地皇之後,兄弟九人分理九州,为九囿,人皇居中州,制八辅。”这则容和《秋纬》的容相同,可见《秋纬》来源于《洛书》。现《洛书》已失传。《洛书》上已载有大九州,人皇兄弟九人分治之。这就是九州的来历。当然,据古今研究者得的结论,《禹贡》最初的九州是大洪之后据地,的不秋战国时晋、冀、鲁、豫、徐、扬、荆、梁、燕的范围。较之于今天之中国,已小很多,更不要说较之于整个亚洲了。

照《山海经》,大禹治、弑神,趁机以“自古以来”名义攻伐很多方国,足迹所及比《禹贡》九州大多了。照《大荒南经》记载的,“禹攻云,有赤石焉生栾,黄本,赤枝,青叶,群帝焉取药。”照《山海经》丝剥茧,此云国在赣西怀玉山一带。上古怀、云同音,如粤东话二者就音近,读wai。又《大荒西经》记载的,“西北海之外,大荒之隅,有山而不合,名曰不周,负,有两黄兽守之。有曰寒暑之西有山,东有幕山。有禹攻共工国山。”照《山海经》丝剥茧,此共工国山在秦岭一带。又照《大荒北经》记载的,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,河济所,海北注焉。其西有山,名曰禹所积石。”此“禹所积石”即《海外北经》“禹所积石之山”。《海外北经》所述:“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,河。”照《山海经》、《大荒北经》丝剥茧和《海外北经》丝剥茧,此禹所积石之山在蒙兀原东。《大荒北经》又载:“有民之国,依姓,黍,使四鸟。禹生均国,均国生役采,役采生修鞈,jiá,修鞈杀绰人。帝念之,潜为之国,是此民。”照《大荒经》丝剥茧,此民国在贝加尔湖一带!又《中次三经》记载的,“青要之山,实惟帝之神国。北望河曲,是多驾鸟。南望墠,tián渚,禹父之所化。”青要之山在贺兰山以西,此之驾鸟即羌人之祖先神,后西方译为a。我寻思着,这应该是西王母一族的禹父不知是否与禹有关。倘禹父为禹之父族,则大禹的父族最初在贺兰山一带。又《海外北经》记载的,“共工之臣曰相柳氏,九首,以于九山。相柳之所抵,厥,jué为泽溪。禹杀相柳,其血腥,不可以树五谷。禹厥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众帝之台。”此之九山即《西次二经》之“山”,照《山海经》丝剥茧,山在后世的六盘山以西。九、上古同音,现南方人仍读九为“”音。是可为证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